2011年4月4日 星期一

[表演]-誠品春季舞台 Re/turn

【Re/turn】

【關於誠品春季舞台】 

從小劇場到中型劇場,一種看得見的未來:誠品春季舞臺
1992年,身體與歷史表演藝術祭,誠品和當時的「身體氣象館」以及王墨林的合作,打開誠品接觸表演藝術的門。 

1993年「優人的道路」,1994年「人間劇場」,到1997年之後至2006年的「誠品戲劇節」...劇場匯集了空間、音樂、舞台、文本、表演等多種元 素,是多種藝術的綜合呈現;誠品作為主要策畫單位,募集三到四個表演團體,嘗試以劇場的形式及語言,表達不同於書本形式的內容。 

2007年,由於誠品信義店開始營運,誠品終於有一個超越過去尺度、提供更多可能性與不同的想像空間。於是,我們提出對於台灣劇場的想法一個中型劇場規模的可能性「誠品春季舞臺」,因之而生。

過去十多年來,誠品在「小型實驗劇場藝術節」的經驗說明:如果想要有更多在大舞台上發光發熱的導演或演員,看到更多不同的表演嘗試在舞台/劇場發生,就必須要有夠多的觀眾支持,進場看戲。

由於「表演空間」的限制,台灣劇場發展常常在「大」與「小」之間拉扯,此時「中型劇場」,便提供了比小劇場發展更寬廣的空間。

中型劇場,提供給小劇場導演、編劇、演員、劇場技術人員等製作團隊,一個繼續往前的階段舞台,除了技術與才華的養成與修練之外,誠品春季舞臺希望能製作呈現一齣「好看」的戲,它能引發對生活的思考。

誠品春季舞臺重視「導演邀請」,要求「和現實生活有所連結的主題」、「原創劇本」、「台灣製作演出」的基本組合,企求在商業演出與前衛實驗劇之間,取得觀眾的喜愛基礎,和導演劇團一同成長,並建構一個不僅止於中間角色的交流平台。
誠品春季舞臺的「多場次」演出,也和過去誠品小劇場表演所不同。過去在誠品小劇場演出的團體,至多演出五場,一場觀眾人數至多一百五十名左右;中型劇場的 演出,可容納小劇場兩倍以上的觀眾人數,並一連演出十八場,總觀眾人數,則可相當於戲劇院表演場地的週末四五場的人數。

「多場次」演出的操作、練習,累積觀眾對新團隊或創作規模的信心,也是誠品春季舞臺的主要特色之一,讓台灣小劇場工作者有一個進階、成長的表現舞臺,同時藉此打破一般觀眾對劇場活動的距離與疏離。

表演藝術,當然不是誠品推廣閱讀文化的唯一方法,但劇場跟電影同樣都是一種總體藝術的集體表現,而劇場表演具備了無法重複的特質,每一次的演出都將是一次永恆的瞬間。
在誠品春季舞臺當中,帶給你更具魅力的故事體驗經驗,和閱讀一個好故事一樣的精彩。




[訪問-導演/蔡柏璋 演員/林斌、安琪]

【Alpha心得小記】
生命中的遺憾或多或少都有,是否有機會重來,或者是否願意重來,又是另當別論。

這次的誠品春季舞台,Re/turn帶來這樣的一個新的想法,從新開始是否一切都會有所不同,再給人一次的機會能不能做出更好的選擇,在交錯的人物之中慢慢的去反省自己的人生經歷,回想每個做出的決定與身旁人相處的關係。

【關於Re/turn】

挖掘生活X放大想像靈感 導演/編劇  蔡柏璋
「創 作肯定無法與生活切割的。我的靈感大多來自兩個地方,一個是生活,另一個則是美國影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也許幾個字就能帶過;但當自己身處其中總會 身陷迷惘之中。」擁有著創作人戲劇性格的蔡柏璋說:「我常常把周遭發生的故事放大,而這也會出現在我的劇本裡。」就像我常常會說出:「我再也不要……」的 話來。  「許多作品都是透過我的生活經驗,經過多重的轉化而來。但……究竟轉了幾層,是秘密。」原本看似沉靜穩重的蔡柏璋馬上拿出他演員的特質,語帶幽默的說。或 許,就是因為對生活的投入,蔡柏璋總能精確的演繹出隱藏在平凡背後的動人細節。聽蔡柏璋說話,就像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從表情到語氣都將他身上蘊含的戲劇張 力與能量展露無遺。

談起和誠品春季舞臺的合作,蔡柏璋說:「我們這次要連續表演18場,相當於之前《木蘭少女》6場的觀眾 總人次總合。這個數字,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這次的題材不像「木蘭少女」這麼普及,「Re/turn」的故事是我為誠品人所編寫,對於演 出後觀眾買不買單心中非常忐忑,但也特別期待這次與誠品合作。」從著手寫劇本到受訪當天,蔡導已經有了7、8個版本,甚至採訪前還在誠品敦南2樓的 café編寫劇本。

紀錄X細節中的脈絡 音樂創作  王希文
「配樂就是 要引起觀眾的記憶和共鳴。我私自的以為音樂沒有所謂的原創性,因為音樂人的腦中有許多聽覺記憶,就像是一個資料庫,拼湊和瞬間的決定就是靈感。」「配樂的 工作很自由,但也有很多限制,劇本、導演甚至社會的經驗都是一個框架。」他以電影「斷背山」為例,一部以牛仔為背景的電影,很自然的就會讓人聯想到吉他, 所以電影中大量的使用了這樣的元素。就王希文看來,電影配樂不僅要好聽,如何透過音樂將畫面留在觀眾的心中更重要!  「儘管有這麼多限制,但這也是最有趣的地方。我是屬於邏輯性思考及組織力強的人,所以創作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組合遊戲」王希文說。話才剛說完,坐在 一旁的蔡柏璋與羅恩妮異口同聲的說:「他是表格王!」

和電影最大的不同,是舞臺劇不能透過後製剪接的現場Live演出。和 蔡導長期合作的的王希文分享了Re/turn劇中的音樂,他說:「因著這次作品劇情線完整,就像電影的畫面。所以在音樂的編排,是以更完整的電影配樂結構 進行。」有別於過去《K24》、《Q&A》較瘋狂誇張的音樂風格,這次因著古典音樂背景的羅恩妮的加入,樂器的編排也將會更多元。

紀錄X細節中的脈絡 音樂 羅恩妮
「創 作對我來說,有很大一部分是透過挖掘別人隱藏在話語背後的意涵,再加上自己的角度來思考、解讀。」「像這次和希文合作中,討論時就會聽到他說:『我這裡要 飛揚的木管、悠揚的銅管….』等詞句。正因為自己習慣這樣的創作方式「在創作上我們沒有吵過架,唯一的一次爭執是為了幫希文的貓取名字」說起來就像貓般的 輕盈卻準確的羅恩妮說。  「但再深究什麼是飛揚的、悠揚的,往往無解。通常,我就會去思考那樣的形容詞或畫面是怎樣的感覺,然後再整理出來。我的創作靈感,常是拿別人提供的線索來 發展自己的想像;在細節裡抓到脈絡,激盪出更好的作品。」  另一方面,因為音樂是沒有語言、沒有文字且充滿想像的,它重要的是透過音樂來表達!所以音樂對我來說,也是一種紀錄;再次聆聽同首曲子時,就可以感受到當 初的情緒和選擇。」

「一首樂曲總是會有結束的地方,因此每次寫完,像是跟人生中的每個階段告別。」身為七年級生、擁有相當深厚古典音樂背景的羅恩妮,說到這句話的時候,儼然有著豐富的人生故事。

【資料來源:Re/tur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