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

[電影]-靈魂的旅程 (Everlasting Moments)

【靈魂的旅程】

【劇情大綱】

這是一段追尋自我靈魂的內心對話
【靈魂的旅程】是台灣首部以原住民語言發音(泰雅語、邦乍語)為主軸的電影製作。全片耗時三年,導演選擇在新竹縣尖石鄉鎮西堡深山裡的泰雅部落,搭景重建泰雅古部落樣貌。劇中服裝、道具、美術及語言等,都經過長期細心考據的工作。


以泰雅族人傳唱已久的「古訓」為故事核心,細膩編織出古泰雅族人與現代泰雅族人的心靈對話。全片呈顯長期以來原住民族對待生態、自然與土地的特有文化認知及價值觀。透過主角「尤勞.尤幹」劇中一人分飾的二角,分別以古代祖靈與現代原住民的角色,相互對話,並帶出現代原住民生活現狀與文化困境。從現代原住民返鄉歷程中遭遇的事件,帶出現代原住民覺醒的過程。
這是一段古泰雅靈魂誤入現代社會,與現代泰雅族人對話的故事。在古泰雅部落中,為了族人生存問題,帶著族人在雲霧山中遷徙飄浪、尋找新住地的頭目「BUDA」,在一次雲霧中迷路,誤入現代一座拆遷的城市。
而現代城市中一名泰雅族「原民局局長達袞」,因為縣府拆遷原住民違建問題,在行政體系中左右為難,充滿無力。在原民部落被怪手粗魯摧毀後,達袞滿懷歉意來到部落中,卻不幸遭受意外昏迷臥病。
於是,昏迷臥病的達袞與BUDA,開始展開一連串的對話。在對話中導引出一段原住民族在現代社會中的生活樣貌以及特有原住民文化和哲學意涵。全片故事繞著這段特殊的對話情節,抽絲剝繭的引領觀眾,進入另一段文化的故事裡……

[訪問-導演 陳文彬 / 主角 阪治(尤勞.尤幹)]

【Alpha心得小記】
這是一部關於土地的電影,不單單是藉由原住民的觀點出發,其實對於許多現代的平地人而言,看了也有著心有戚戚焉的感覺。在故事中透露出人和土地的關係,描述了許多原住民泰雅族在早期的文化、生活、紀律...等等。從居住地、思鄉之情、土地懷念,帶出了人文與環境該如何共處的精神。

另外,這同樣也是一部談述著人與人,族群相處的電影,平地人和原住民之間對於土地的糾紛,會變成族群與族群的衝突,也變成另一種權力之間的互相攻擊,在這樣一個狹小的土地上,顯得更加的真實而殘酷。


【導演的話】 
這是一個關於台灣原住民文化與現代生活衝突的故事。長期來我思索著人與自然、土地與社會發展的價值觀,以此做為故事核心理念。 我嘗試用一個台灣古原住民的傳說,交錯在都市原住民生活的困境狀態,呈現出一段靈魂穿越時空與觀眾對話的劇情來。
1992年我在台中縣和平鄉山上當兵兩年,營區位在大霸尖山下的部落裡。在那鎮日與山為伍的歲月裡,我緩緩地認識了關於原住民對待土地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只是好景不長,自我退伍離開部落到今天,不過十來年的時間,台8線沿線部落不斷遭遇地震、颱風與無數風災侵襲,有些部落甚至早已從山上消失、有些溪流甚至改道逆行。幾年前我曾在媒體上疾呼中橫封山理念,可惜迴響不大。多年後,每每回到台8 線山上,回到那個我曾自許為第二故鄉的部落時,望著殘破的屋瓦,心中不免懷著幾許惆悵與難過。
2006年,偶然間我有機會拍攝一部關於泰雅族生態短片。原來的劇本是他人早已寫妥交到我手上,看著結構清楚、理性說明的分鏡腳本,我猛然想起曾在山上生活的朋友們。我放棄已經畫好的分鏡腳本,花了一年時間跑遍全國泰雅部落。那一年裡,我聽到許多部落老人告訴我的故事。有的是代代相傳的神話,有的是老人年輕時的英勇打獵事蹟。許多故事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在我耳邊,漸漸、漸漸的,【靈魂的旅程】影像畫面也逐漸清晰了起來。
做為一個漢人導演拍攝原住民的故事題材,在文化認知與語言溝通上,我必須得承認的確是有些許不足。然而,這樣的文化與族群差異並不只存在原、漢之間。我發現甚至有些語言、文化價值觀的差異甚至普遍存在於同族群的不同部落、不同語系此內。而要如何從如此差異中,找到共同之處,這個難題一直是我心中反覆琢磨的功課。

【靈魂的旅程】敘述的是一段原住民在現代社會中,對土地、自然生態價值觀的衝突與堅持。透過一個古代靈魂與現代靈魂的對話過程,緩緩帶出古代與現代的價值差異。我想自有人類歷史以來,族群衝突與文化誤解的事件,不斷在全球每個角落上演中。雖說這是一個發生在台灣族群文化誤解的故事,但我相信這樣的故事放諸全球各地,觀眾應該都能體會。因為不同膚色、語言與文化誤解的故事,一直在我們身邊上演著。
我希望用緩慢、詩意的方式,靜靜敘說一段不同族群間相互包容、體諒的心事,也希望觀眾可以從故事裡,給自己靈魂一段返鄉的旅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