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書籍]-柯珊珊 日本創意學

【日本創意學】
《日本創意學》中的採訪對象們,固然有美學與價 值的分享,但卻有更多關於「如何主持一個事業」的討論。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日本電影《送行者》(書中也採訪了身為知名企畫人的編劇小山薰堂),除了故 事感人,電影中禮儀師的專業風範更令人印象深刻,這也是《日本創意學》帶給我們非常重要的啟發---許多深刻美好的事物存在我們心中,但要把它傳遞出去,卻需要許多項目的整合,必須要有專業的磨練與講究,欠缺了後續的這部分,「創意」就只是腦海中一閃即過的靈感,無法帶給世界美麗。 


[訪問-作者 柯珊珊]part1

作者拜訪了玩具收藏家、生活美學家、企畫公司主持人、生活雜貨連鎖店創辦人、插畫經紀人、公關團隊、設計學院、設計展覽與藝廊策劃團隊、美術館、出版社......, 這些從業者仍然有著我們想像中的又酷又靈巧,他們也的確有更開放的態度,但當他們談起創意,卻無一例外地將重心放在關於事業的系統性思考與執行。換句話說,比起出於個人主觀的創作,他們花了相當甚至更多的心思在,如何由一個點子創造出具有規模的豐富體系,如何把這個點子傳遞給更多人,且像種子一樣將長出 更多的關注與回饋。

[訪問-作者 柯珊珊]part2

台灣不見得沒有細緻的創意分工,但對多數人而 言,我們確實還是比較把創意看成是一種天份、藝術氣息,甚或某種價值觀與人生態度。說到創意,我們常反射性地想到奇裝異服的設計人,或繽紛悠閒的「創意市集」。就這個角度而言,先不論採訪內容,《日本創意學》光採訪對象的一字排開,就已經給我們上了一課。

[訪問-作者 柯珊珊]part3
村上隆曾很傳神地這樣描述日本社會創意與文化方面產業,「……日本社會中,創作者在社會上工作的管道多到跟微血管一樣廣。只要有才華,多的是在社會上以專業人士嶄露頭角的機會。」。這裡的關鍵詞有兩個,一是「跟微血管一樣」,另一是「專業」。《日本創意學》以7位創意人與9個創意組織的採訪與研究,領我們以縱橫切面重新去觀察與思考,「創意」這樣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資料來源:晴天出版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